國足換血后首戰吞三球完敗,慘淡現實下選帥需立足防反
記者陳永報道2025東亞杯首戰,國足0比3完敗于無旅歐球員在隊的東道主韓國,雖然比分不及18強賽0比7日本慘痛,但本場比賽帶給球迷的絕望感絲毫不減。
告別了大量老將、換血重啟后,這支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國足,在場上并沒有帶來太多競技層面的改變:在技戰術層面和亞洲強隊的差距實在是太大太大,腰無力困境更是依舊且無解,甚至球員的個人技術能力都存在嚴重不足。
但國家隊的年輕化腳步,不會因為這場完敗停滯。這場讓人失望的比賽也給國足未來的發展方向帶來了思考:未來四年的周期內,想看到國足戰力短時間提升幾無可能,而中場尤其是后腰位置的能力不足,使得立足防反成了必然的選擇,而這一現實,也是國足在選帥工作中必須正視的。
本場比賽,國足派出了首發陣容:門將顏駿凌,后衛吾米提江、朱辰杰、蔣圣龍和高準翼,后腰黃政宇和高天意,兩個邊路王鈺棟和謝文能,雙前鋒蒯紀聞和張玉寧。應該說,這個陣容接近于國足的最強陣容,和18強賽相比,只有左后衛、后腰和鋒線位置有調整,其他球員原本就是國足18強賽的主力球員。
這場比賽的過程多少讓人有些絕望:開場僅僅8分鐘,韓國隊便用一記世界波敲開了國足的大門;第21分鐘,韓國隊邊路傳中頭球破門再下一城;第57分鐘,韓國隊利用角球的機會鎖定3比0的比分。
作為國足代理主帥,久爾杰維奇希望球隊能夠有適度的控制,但國足在開場不久便無法控制比賽,全面陷入被動。本場比賽,國足的控球率為44.5%,看著不算太糟,但這樣的數據還要感謝韓國隊并未進行太多的高位壓迫,國足在后場有了充分的拿球空間。但國足的控球在越過中場之后便遭遇困境,真正有意義的數據是:射門比5比15,射正比0比7,這才真正反映了國足的比賽實際情況。
國足本場比賽全場零射正,相對有威脅的兩三次射門,來自下半場出場的巴頓、塞爾吉尼奧和韋世豪。而3球大勝的韓國反倒是錯失了大量得分機會,或是被國足防線眾將前赴后繼地封堵,或是他們自己沒能把握。
全新的國足,部分老隊員沒有入圍,其中便包括國足18強賽的主力后腰王上源,雖然當時各方也認為王上源勉為其難,但這次東亞杯,國足在后腰層面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。
本場比賽國足的第一個丟球,是后腰黃政宇的上搶失敗,丟失防守位置,給了對手從容遠射打進世界波的機會,而在上半場最后階段,他的一次解圍失誤也給了對手殺入禁區面對球門的機會。國足的另外一名后腰高天意在這場比賽中有兩次犯規,其中第一次犯規被出示黃牌,第二次犯規也和國足的第三個丟球相關,如果嚴格一點,高天意的這次犯規也是可以出示黃牌的。事實上,高天意在俱樂部能有相對出色的發揮,也是得益于李可、吳曦在身后、身側的配合保護,他完全不是一名后腰位置的球員。
國足的技術能力也讓人失望,在由守轉攻的過程中,雖然由于韓國隊沒有高位壓迫而可以后場控球,但到了前場傳接便變得非常拖沓,而且多次長傳失誤,防反效率也大幅度下降。
本場比賽,國足還存在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,那便是國足給韓國隊施加的壓力其實不太夠,全場比賽,國足只有5次犯規。這有客觀和主觀層面的原因,客觀層面是韓國隊傳接嫻熟,國足甚至沒有太多犯規的機會,其次則是國足主動的施壓多少還是不夠的。
相比為世界杯尋找合格“替補”的日本隊和韓國隊,此次東亞杯除了部分因主動換血無緣入選的老將外,國足已經接近派出最強陣容。
而本場比賽的殘酷結果,其實也意味著,在未來新的比賽周期,國足完全不具備主動的控制力,防反將是球隊的必然選擇——由此,在國足的選帥過程中,如何尋找一名更擅長防反,或者戰術多變的教練,便是重中之重。
一個對比是,中國U16國家隊無論是在之前的呼和浩特四國賽還是此次沈陽“和平杯”,都有不錯的表現,尤其是展現了不錯的拿球能力,和此次國足東亞杯比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但從國少隊反饋到國足層面一般有5到10年的滯后期,目前的國足,恰恰是此前國少隊窘境的反映:此前00和02國少隊曾經連續兩次無緣亞少賽正賽,01國青隊還曾經無緣亞青賽正賽。
至于久爾杰維奇,他的身份本就十分明確,作為代理主帥,任務就是先完成三場東亞杯的工作。從球隊的首戰表現來看,這位代理主帥的首考顯然不夠合格。考慮到球員能力,在隨后兩場東亞杯比賽中,國足在技戰術層面改進的空間不大,增強侵略性或許是可以改進的方向。
上一篇:提前告別世俱杯!官方:巴黎后衛帕喬和盧卡斯禁賽2場,不得上訴
下一篇:返回列表